窗外的银杏舒展新叶,教室里飘着午餐的香气。大一班的安吉将最后一勺胡萝卜米饭塞进嘴里,冲我露出沾着米粒的笑容。这让我想起他初入园时的模样——饭菜几乎未动,瘦小的身躯在人群中格外显眼。作为一所移民搬迁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教师,我深知每个孩子都像一株幼苗,需用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。
一、舌尖上的法治:带量食谱守护“迁徙的胃”
《学前教育法》第六十九条明确“学前儿童伙食费应当专款专用”。2023年2月,全园40名幼儿被诊断为营养不良(占比13.2%),这一数据令我揪心。这些随父母从深山搬迁而来的孩子,体格普遍瘦小。
以安吉为例,他的体检表上赫然标注“体重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”。经与家长沟通,我为他定制了营养干预方案:先以汤泡饭为突破口,逐渐加入各种菜品,慢慢减少汤的供给量,最后调整饮食习惯。在一次自助餐活动中,幼儿自选的奥尔良烤鸡腿这道菜成了孩子们的头号“宠儿”,我们由此发现孩子们喜欢自助餐,喜欢不常吃到的各种口味高蛋白食物。借助国家每人每天3元的膳食补助,烤鸡腿、糖醋排骨等被纳入食谱,孩子们从“吃不下”变为“吃得香”。如今,像安吉一样低体重孩子的体重正稳步增长,餐盘里的法治之花悄然绽放。
二、听见花开的声音:语言矫治点亮星光
晨检时,我发现中班新生昕辰口齿不清,无法正常顺畅沟通,在班级内她也备受语言障碍困扰。《学前教育法》第五十六条强调“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”,我连续三周记录她的表现:
3月11日:无法清晰说出“老师早上好”;
3月18日:因同伴模仿发音哭泣;
3月27日:建议家长进行语言评估。
起初,昕辰母亲认为“女娃说话晚正常”。我结合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耐心解释语言关键期的重要性,最终说服她带孩子就医。医院诊断为发音障碍需矫治,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。如今,昕辰每天坚持训练,已能自信讲述简单绘本故事。她的每一点进步,都是法律条文化为行动的力量。
三、共育的桥梁:法律条文浸润烟火日常
“我家淼淼鸡蛋过敏又贫血,怎么办?在幼儿园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吗?”面对家长担忧,我依据《学前教育法》第十五条规定,学前儿童因特异体质有特殊需求的,幼儿园应当予以特殊照顾,为过敏幼儿定制替代食谱,并叮嘱厨房单独备餐。同时,家园合作改善贫血:家长在家制作营养餐,幼儿园增加瘦肉、猪肝等补铁食物。经过一个学期共同努力,淼淼的血红蛋白水平已经达标,像这样的孩子我们全园从14人降至5人,成效肉眼可见。
每当我电话提醒家长饮食注意事项时,家长们的感激总让我动容。法律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抽象概念,在此刻化作可触的数字与笑容。
暮色中的幼儿园渐渐安静,公告栏上《学前教育法》的宣传页被晚风吹得轻轻摆动。走廊尽头,昕辰拉着妈妈的手,正用日渐清晰的声音数着台阶:“一、二、三……”
在这所承载希望的移民搬迁幼儿园里,我见证法治精神抽枝展叶:将“营养均衡”化为食谱分量,让“普通话教育”融入心灵沟通,以“家园共育”联结城乡纽带。当山里的幼苗在新土壤中挺直腰杆时,法治的光辉正温暖每一株新芽。(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第二幼儿园 蒋云艳)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¥注册网址 中文域名: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¥注册网址.政务
京ICP备1002840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:bm05000001